
今年4月以来,国内乳企连续3次提价,奶价迅速飙升。袋装奶从1元涨到1.4元,用了足足3年时间;而从1.4元涨到1.8元,仅仅用了3个月。奶价迈进“2元时代”已为时不远。
1杯奶到底需要多少钱?奶价飙升的背后有没有“虚高”的成分?
奶价高居世界第四
据统计,我国生鲜乳价格已经由2007年的2.25元/公斤快速上涨至今年的4.5元/公斤,翻了一倍,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,奶价之高排世界第四位。
原料奶价格高居不下是乳制品行业整体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。
原料奶价格较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养殖成本太高。奶牛消耗最多的是饲草,而由于我国本土牧草质量低下,导致优质牧草大量依赖进口。比如,苜蓿是提升生鲜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,伊利、飞鹤等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进口苜蓿比例高达90%。此外,奶牛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效率低下,也抬高了一杯奶的成本。
2012年,我国从新西兰进口一吨原料奶粉,价格为2.4万元左右,而从本土收购奶源,一吨的成本则需要3万多元。
一杯奶899项指标检测
原料奶价格虽然偏高,但还占不到成品牛奶价格的一半,加工流通环节的成本还要更高。过多、过频的检测是中间环节成本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。
以伊利集团为例,2012年一杯奶从生鲜乳到成品出厂,需要完成的检测指标累计达899项。飞鹤乳业甘南工厂每天12个批次产品的检测费用在6万元左右,一年的检测费用就要2000多万元。
高强度检测还间接增加了许多成本。比如,为了通过国家新一轮QS认证,企业不得不购买国外动辄几百万元的检测设备。伊利集团在这几年已经累计投入5亿多元配置各类精密检测仪器1100多台。飞鹤乳业表示,一个300多人的工厂,目前检测人员已接近100人。
部分企业表示,检测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由过去的1%左右提升至近10%。2012年我国乳企的检测费已是乳业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。
“进店费”乱象丛生
从奶成品出了厂,通过流通环节再到消费者手里,加价幅度更大。批发价130元,进了超市就卖218元,提价幅度67%,这是某款国产奶粉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实际销售情况。
乳企普遍反映,近年来“进店费”乱象已经愈演愈烈。这些费用包括节庆费、店庆费、修缮费、广告费、进货返利、新店开业赞助费、配送费、合同续签费等十几种费用,甚至超市工作人员的胸牌费、服装费也要供货商买单。
黑龙江某品牌乳业公司说,受不断增加的“进店费”影响,公司产品的流通环节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上升至40%至50%,要比正常情况高出至少20个百分点。
本文来源:荆楚网-楚天都市报
责任编辑:宋妍

河北省馆陶县疾控中心开展“预防接种日
泰安市清风书画院走进恒地*君悦山书法专
山东大禹集团为泰安市官路村捐赠直饮水
山东省第40个“爱鸟周”普法宣传启动仪
环球卫视小记者(河北邯郸)启动仪式 圆
环球卫视小记者(河北邯郸)启动仪式
“救死扶伤 医德高尚”好医生谢方民
当代书法家王兰亮
青岛一“钉子户”房屋四周被挖空成“孤
高清:湖南男子带3岁儿子冬泳 河水冰冷
高清:湖南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文艺晚会
中国富商携儿子乘飞机视察法国葡萄园时
澳洲洋女婿迎娶西安姑娘 女方娃堵门要红
“私人定制”风靡深圳富人圈
安徽淮北一小飞机坠毁2人死亡 驾驶员为
五河县一男子因感情纠纷 持刀砍杀女友及
山东泰安岳东园林
你知道吗? 园林景观,究竟对生活有多重
环球卫视走进邯郸市广平县南关村